-
09年初,啤儿茶爽在北京开山扩土。由于其较高的见面率、独特的外形及较高“你OUT”的广告宣传语,使得人们在短时间内知道了这个奇特的家伙。但似乎是生不逢时,一出生就被营销骚客们扣上死亡的咒语。当时他们是这样评价啤儿茶爽的:1.误导儿童饮酒的嫌疑犯及慢性杀手;2. “人妖、太监抑或变性人”;3.复合型后的迷失者;4.脱离饮料本质诉求、简单创新哗众取宠者;5.没有品类的孤儿;6:先天畸形的私生子等等。结果,啤儿茶爽被营销骚客们说中。自从被摆上货架,就岿然稍动或是不动。2010年初,啤儿茶爽终于忍受不住这份静寂。开始了买赠及疯狂的降价。结果是意料之中,战果可怜的要死。4月份,啤儿茶爽在北京匆匆的走了(没带走一点云彩)。就此在饮料的历史上,又多一个悲情 “英雄”, 别了!啤儿茶爽。
众所周知,饮料产品相对来说是个短命。但用这么大手笔培育出来个短命,却是少见中的罕见。纵使哇哈哈财大气粗,宗大人一贯奉行的是小概率试错理论(山姆的火腿加绿蛋)。这背后却是“4000多家一级经销商,4万多家二级经销商及几百万个销售终端”的血汗被抹杀。不可否认,哇哈哈成功过(如:纯净水、呦呦奶茶、营养快线等)。可那是过去。这个世界是变化的,唯一不变只有变化。所以过去成功的把戏在今天来看只能做个乐子罢了。想必众多的营销骚客一开始拿啤儿茶爽来涮,为的是:让铁成钢,可一直没能听到哇哈哈办公室里修整的声音。
有这样一组数据:(30名目标消费者购买啤儿茶爽饮用后:说“假啤酒而不喜欢”的1人、说“感觉一般”的1人、说“不是特别好喝”的1人、说“没有饮料感觉”的1人、说“口感平庸”的1人、说“超级难喝”的2人、说“不伦不类,酒非酒茶非茶”的5人、说“味道怪,味道差”的9人;说“广告常见,不一样的啤酒”的1人、说“哇哈哈的产品可以尝试”的1人、说“特别饮料”的1人、说“夏天解渴的啤酒茶”的3人、说“不同于碳酸饮料”的1人、说“不含酒精的啤酒”的2人)。
表观来看是啤儿茶爽的症结在于口感差及未能明确自己是谁。可细细分析,不难发现。其本质纠结于啤儿茶爽根本没使目标消费得到认识。产品生命周期的长短是由消费者精神层面的(认识←→认同—→认可)过程决定。这个过程对企业来说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。系统中每个环节叠加在一起,就是产品的生命周期。可泣的是啤儿茶爽在哇哈哈的运作下,竟葬死在营销系统的第一道门前。
啤儿茶爽未被消费者认识主要原因在于其所营造目标文化环境(认可)的方法上。啤儿茶爽以嘻哈文化为主线,通过对学生、开车族、办公白领的嘻哈,计划以此在目标群中快速的被(认识←→认同—→认可),最终啤儿茶爽所代表的是酷、爽的时尚健康文化环境。啤儿茶爽定位在80、90后消费群上是没有问题的,企图让自身成为一款酷、爽的时尚健康的饮品也没有问题。问题就在其形成酷、爽的时尚健康饮品文化环境的过程所运用的方法(表达的方式)上。明确说就是:啤儿茶爽运用“你OUT了”的嘻哈文化方法所表达出的酷、爽等时尚元素,只是形式上的、低俗的、孩子气的酷爽,与80、90后所追求精神上真正的酷、爽、时尚、自我价值等不相吻合,达不成共识,没有共鸣。所以80、90后消费者并不能接受你自认为的酷、爽时尚健康文化。他(她)们是不会有兴趣去认识你。因此消费者就将你搁置门前。而哇哈哈利用高空来播撒这一嘻哈文化,更加速了酷爽的流产(嘻哈文化本来时代性就强,一空撒,时代性更多加几倍)。
百事在运作激浪上,相信也遇到了相似问题。激浪与啤儿茶爽相隔出生,形体类似。如今啤儿茶爽走了,激浪还再坚持。从终端的动销率及最近更换着装来看,百事也在挠头。起初,激浪想通过滑板电视片来宣讲自己的积极主动、不拘常规、敢于冒险和不断超越自我、挑战极限的诉求。结果生产滑板的老板笑了(大街上溜滑板的小学生多了),而激浪的销售并没有起色。后来的“激浪精舞门”、“激浪杯”等,好像也事与愿违。问题在哪里?值得深深探究。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,就是明知道我们目标消费者追求冒险、追求超越、追求极限,而我们种种“讨好”却不能触动或感动他(她)们的追求。还好,激浪比啤儿茶爽强。艰辛的努力终获消费者的认识,只是不被认同和认可罢了。激浪应该向耐克讨教,否则还会很伤心。
饮料业内的(认识←→认同—→认可)系统过程,可口可乐可以称的上是位艺术大师。2010年初,可口可乐推出(雪碧 冰+茶味)。策略运用可以称是个妙笔,它使(认识←→认同)环节即快速又高效。终端动销率证明(雪碧 冰+茶味)暂获捷报。加上可口可乐后期不断夯实(认识←→认同—→认可)系统,相信(雪碧 冰+茶味)会改写母亲所谱写的历史。
啤儿茶爽虽说离去,它却留给我们一个肩膀。其实营销并不复杂,是我们人让营销复杂化。营销过程==(认识←→认同—→认可)系统过程。而我们却硬添砖加瓦,甚至要生造名词来予以美化。结果自乱阵脚,雾里寻花。消费者不是学者,更不是专家,但也不是傻瓜。
电子邮件:wuguanglao4@sina.com